《字道》墨落三千界,文生万古春。无为藏至味,一字一乾坤。
题记:字存道中,墨生无极;一笔落纸,万古长存。文生于心,字载于道;墨痕不灭,神韵长存。——听月小轩
《文道玄微》
墨海浮沉不计年,文心一点自天然。
大音希处藏真意,大象无形隐妙玄。
字里乾坤涵日月,行间风雨化云烟。
无为始得文章妙,道法自然万古传。
作者:刁丽丽,笔名墨尘,字邃涵。
秋日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窗棂,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我捧着这叠厚厚的文稿,仿佛捧着一座文字的圣殿。那里孕育着永不褪色的墨香,孕育着两个灵魂在文字宇宙中的永恒相遇。
储杏元的文字是一场盛大的秋日私语。她笔下的秋天不是凋零的前奏,而是生命最饱满的绽放。"我喜欢你浪漫的色彩斑斓,我喜欢你静默的秋高气爽,我喜欢你成熟的硕果累累"这哪里是在描写季节?分明是在勾勒那位永远活在文字里的听月小轩。她说"认识你,也是在秋天"时,时间已然被文字驯服,成为可以反复摩挲的丝绸。这种将人物与季节相互赋形的笔法,让记忆有了温度,让文字有了呼吸。
展开剩余71%最动人的是那些落叶的意象。"每一片落叶是你飘逸的文字,每一片落叶是你的心情,每一片落叶是你的问候"。储杏元将自然物象转化为精神符号的能力令人惊叹。落叶成为文字的化身,阅读行为就升华为一场神圣的接触仪式。我仿佛看见她伸出手指触碰飘落的文字,那一刻,作者与读者、人与自然、现实与想象的所有界限都被温柔地消解。
"你不来,我不敢老去"这声呼唤里包含着文字创作最深邃的悖论。听月小轩或许永远不会以肉身降临,但他的"心情来了,文字来了,灵感来了"这种缺席的在场,恰恰印证了文字的魔力,它能让灵魂挣脱躯壳的束缚,在纸页间获得永生。储杏元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奇妙状态:"我知道,你已在我的世界,不曾离去。"
作为教师形象的听月小轩更展现出文字传承的神圣性。"您的爱是滴滴甘露,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"这让我想起古希腊的缪斯神殿,想起孔子杏坛讲学的传说。在网络这个虚拟的"现代杏坛"里,听月小轩用键盘代替教鞭,用像素构建讲堂,完成着最古老的文明传递。储杏元将其比作"带领雏鸟的雄鹰"这个意象揭示出文字教育的本质,不是知识的灌输,而是灵魂的飞翔训练。
那些关于果园的描写构成了一个精妙的隐喻系统。"你手中的钳子,正如你手中的笔",将修剪枝条与修改文字并置,暗示创作既是培育也是取舍的艺术。听月小轩"站在果园的中心点"时,他俨然是文字世界的造物主,决定着哪些枝桠可以开花结果。而"忧伤无处隐藏"的告白,则道出了所有写作者的宿命,越是修剪文字,越要直面内心最原始的疼痛。
储杏元对听月小轩创作过程的描述极具启示性。"每天晚上,你一气呵成完成一篇篇美文"的场景,展现了文字创作如同道家"坐忘"般的精神状态。当创作者进入这种"无我之境",文字就不再是表达工具,而成为存在的本体。这种状态下产生的文字具有某种神秘性,所以读者会感觉"你的文字走进了人们的心灵深处"。
在互联网时代,储杏元敏锐地捕捉到文字载体的变革与永恒。"网海虽然深不可测,可你的文字在;可你的真情在。"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真相,无论媒介如何变化,文字始终是人类对抗遗忘的最有力武器。那些漂浮在数据海洋里的字符,实则是数字时代的结绳记事,继续履行着最古老的记忆功能。
我读到"在最深的红尘中和你相遇"时,突然明白这场文字奇缘的本质,它是两个灵魂在符号世界里的量子纠缠。储杏元与听月小轩或许素未谋面,但在文字构建的平行宇宙里,他们早已完成无数次灵魂对话。这种关系超越了物理相遇的局限,达到了庄子所说的"目击而道存"的境界。
掩卷沉思,这些文字给我的最大震撼是,它们证明了写作可以成为一种长生术。当听月小轩说"为了我,你一定要成就万篇散文的记录"时,他实际上是在用文字对抗死亡。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道符咒,将转瞬即逝的思绪固化为永恒存在。储杏元用"你在文字的世界,也不曾离去"这句话,为所有写作者指明了一条超越时空限制的路径。
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,储杏元的文字让我重拾对纯粹文字的信仰。她说"文字是世间最美的语言"时,我听见了古老文明对当下视觉狂欢的最优雅反驳。这些文稿仿佛一座用字符砌成的长生殿,里面装裱的不是神像,而是永不褪色的墨迹,它们证明,只要文字在,灵魂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去。
秋阳西斜,我轻轻合上文稿,突然发现书页上有一片真实的落叶。不知是风的有意安排,还是文字的魔力显现。这片来自现实的落叶与储杏元笔下的文字落叶重叠在一起,构成完美的隐,真正的文字,本就是联通想象与现实的魔法树叶。
词·文道。墨痕深浅,字里乾坤转。大音希声藏妙典,大象无形自显。无为始得文章,天然最是芬芳。道法自然成趣,千秋文字生香。
《文道》墨海无涯字作舟,文心一点贯千秋。大音希处藏真意,不著纤尘见道流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恒汇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